欢迎您光临!
登录
注册
产品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家电资讯

国外马桶盖羽绒服热销:中国品质革命已上路

发布时间:2018/3/23 14:02:12

  “有些年轻人宁可去买过万元一件、带有这个加拿大商标的羽绒服,也不愿花2000元买一件国产羽绒服。”全国两会期间,山东如意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邱亚夫代表的感慨,让那款加拿大产羽绒服如同之前的日本马桶盖一样,成为当下热搜词。

  “适应消费者的新需求,必须大幅度提升我们的制造品质,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。”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在舆论热议马桶盖、羽绒服的同时,不少代表委员谈道,一场从制造到创造、从速度到品质、从产品到品牌的“品质革命”,已经行进在路上。

res04_attpic_brief

  在开放的竞争中走向品质升级

  “在乘用车PU胶现场拆车破坏性试验中,行业内顶尖的两家欧美公司退出,我们胜出了。”这是在进京参加全国两会的路上,回天胶业集团董事长章锋代表告诉记者的喜讯:“与海外高手同台竞技并不容易,但就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实现了进步与成长。”

  近年来,随着新能源、汽车、航空港等行业的蓬勃发展,高性能、高品格胶粘剂产品的市场需求得到极大扩展。“但在相当长时间里,跨国企业占据着国内高端胶粘剂市场的较大份额,技不如人让我们的发展步履维艰。”章锋代表说。

  “这不难理解,没有高品质就难以赢得客户,而创新就是品质升级的过程。”章锋代表称,过去十几年时间里,公司不断加大科研投入,成立6大技术攻关小组,一路向技术壁垒发起挑战,终于在胶粘剂高端市场打开了局面,“必须在开放中看到差距,在竞争中弥补不足”。

  “目前国际天然药物市场被欧美日韩垄断,同属于天然药物的中药市场现状不容乐观。”在全国人大代表、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伟看来,与章锋所在的胶粘剂产业相比,中医药发展仍未走出阵痛期。

  “迄今为止,还没有一个中成药以药品形式被美国FDA和欧盟EMEA批准注册,中国只是全球植物药企业的中药材及植物提取物原料出产地。”肖伟称,作为具有原创科技特点的产业领域,国内中医药产业发展迅速,中药制造工业产值已近万亿规模。但从近三年的数据看,中国中药产品出口总额仅35亿美元,且中药材及饮片、植物提取物等原料类产品占比达85%以上,中成药产品占比还不到7%,且主要以膳食补充剂的形式使用。

  “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一张名片,但目前距离迈向全球药品高端市场仍有很大的距离。”肖伟表示,作为中医药的原创国,中成药如果不能以药品形式堂堂正正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,中药国际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话,我国中药产业也只能处于全球天然药物产业链的低端。

  在更严的标准中塑造中国品牌

  “只有制定遵循中医理论、符合中药特点、被现代医学认同的中成药临床系列评价标准,才能让中成药的疗效‘看得清、说得明、听得懂’,才能突破国际市场。”肖伟指出,中西医学理论存在较大差异。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医疗模式,显示出各自不同的治疗特点。大多数中药产品适应症、功效与主治等仍采用中医术语,缺少临床适应症的准确描述,且内容晦涩难懂,没有用现代医学理论作出科学的表述,同时又缺乏系统的现代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数据支撑,导致现代医学对中成药无法理解和接受。

  为此,肖伟建议,国家应尽快组织相关部门修订中医药标准化规划纲要,以实现中成药国际药品注册为核心,顶层设计中药标准国际化发展战略规划,加快推进和实施中药标准化行动计划,以正在开展中药国际药品注册的中成药品种为示范,组织龙头企业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单位,开展联合攻关。

  对于标准制定,松下家电(中国)有限公司厨卫空间事业部的刘廷代表有更深感触。

  3年前的“马桶盖”话题,引发了中国制造品质提升的大讨论,刘廷至今记忆犹新。因为消费者漂洋过海背回家的马桶盖,正来自刘廷所在的杭州松下工业园。这也让在松下电器马桶盖流水线工作10年的刘廷代表第一次深刻体会到,品牌就是生产力。

  “品牌不是一朝一夕能打造的,需要有完善的制造体系和产品标准来支撑。”刘廷代表介绍,仅他所在的流水线就有产品控制标准近100项,从马桶盖表面的刮痕,到内部加热装置的安放位置,都有细致到毫米的要求。“哪怕只流出一台不良产品,对顾客来说,就是百分之百的不良,所以我们追求的是‘零不良率’。”他说。

  据统计,全国目前共有300余家智能马桶盖生产厂家。在刘廷代表看来,对现有的行业标准进行提升是当务之急,因为先进的标准是做出好产品的先决条件。

  在创新与协作中形成品质合力

  “我们推出的高炉渣高温碳化-低温选择性氯化工艺,能够将钒、钛资源利用率较现有水平分别提高10个和30个百分点。”在今年两会期间的小组讨论会上,来自攀钢的吴洪英代表讲述着企业通过技术攻关,在品质提升上取得的创新突破。

  “以前我们没有技术,那些未完全提取的废渣就只能堆在那儿,不仅浪费,还是很大的环保问题。”吴洪英代表介绍,自1970年攀钢建成以来,已累计生产高钛型高炉渣约7000万吨。而高炉渣高温碳化-低温选择性氯化工艺的产品四氯化钛,为海绵钛及钛白粉的原料,其中海绵钛为高端钛合金的直接原料,氯化法钛白粉也可替代进口高端钛白粉。该项目的实施可有效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对国外的资源依赖。

  “目前,高炉渣提钛产业化项目示范线已经开建。”吴洪英代表称,攀钢每年产生700万吨高炉渣,如果全部得到利用,钛资源利用率将从现在的22%提高到50%以上,可产出280万吨的四氯化钛,通过后续深加工形成200亿元工业产值,带动形成600亿元的产业集群,从而推动攀钢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。

  “必须在创新与协作中形成品质合力。”四川省经信委主任陈新有代表称,“品质革命”对产品品质的要求提到了一个新高度,不能简单地修修补补,而需要一场全面的革新,如加快推进产业发展,构建现代产业体系。

  陈新有认为,攀钢在提炼技术上的突破,为钛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,未来应该在国内进行产业链方面的完善。比如,位于宝鸡的宝钛集团在生产钛材方面也实现了突破,四川德阳的中国二重已经掌握了钛材深加工技术,这些围绕钛资源的研发和储备,都为民用钛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可能。

  四川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蓝定香认同陈新有的观点,她表示,“品质革命”首先意味着品牌、质量要“双提升”,其次意味着要不断提高效益和技术水平,还意味着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要不断开启新的市场领域,满足新的消费需求等,这对制造业相关部门和企业提出了全新的课题。

评论